党报热点丨城市公园“会呼吸”——泰安市“无废公园”建设的创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5-05-16 16:43 浏览次数:

在南湖公园,晨练的老年人在原木长椅上舒展筋骨,孩童在废旧轮胎改造的游乐区嬉戏玩耍;阳光透过新栽的绿植,在“无废公园”科普长廊的再生材料展板上投下斑驳光影。这座“会呼吸”的公园里,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着“变废为宝”的绿色故事。

作为我市首个“无废公园”示范点,南湖公园“无废公园”建设自2024年竣工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已成为市民体验低碳生活的网红打卡地。

废弃物“重生”,从“垃圾”到“景观”

“以前只知道垃圾要分类,现在连公园椅子都是废旧木头做的,真是大开眼界。”市民张女士道出了南湖公园最直观的变化。

在南湖公园,80余种固碳植物与再生设施相映成趣,特别规划的儿童无废乐趣园、无废科普长廊等五大核心区域,全部采用废弃材料打造。“这些创意不仅美化环境,还传递资源循环的价值。”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园林设施科负责人裴志国介绍。

设计师的巧思让废弃物获得重生。闲置的树枝、木桩,经过精心处理成为别具一格的木屋景观;废旧轮胎经过消毒、彩绘、塑型,变身为孩子们喜爱的动漫雕塑;建筑废料再生利用,成为美观实用的铺地材料。“我们希望市民通过这些景观,看到废弃物也能有新价值。”裴志国说。

“数字化+生态化”公园装上“绿色大脑”

走进公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手机屏幕实时显示着各项园林植物生长监测数据。通过公园的“智慧大脑”——温度、湿度、pH值、土壤肥力等测量设备,公园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公园内树木和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套智能灌溉系统能节约20%~25%的用水。”技术人员展示手机端的远程控制功能。该系统能通过芯片感知植物需水量,实现精准灌溉。更令人惊叹的是地下的“隐形工程”——雨水收集系统,它每年能将2000~2600吨降水转化为景观用水。中水回用管网则能让处理达标的再生水经过潜流生态净化,科学应用于园林绿化浇灌。

在照明方面,公园采用太阳能路灯,它节能环保,可智能调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公园使用太阳能杀虫灯,可大幅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这种“数字化+生态化”的管理模式,已在全市8个“无废公园”推广,南湖公园成为绿色运营的典范。

公园里的“天然课堂”让“无废文化”深入人心

每逢重要节日,南湖公园的无废文化长廊前总会围满市民。这个精心打造的宣传阵地,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无废低碳理念、环保生活方式。在“国际零废物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这里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

“我们不只是在建设公园,更是在培育一种生活方式。”南湖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通过举办书画摄影展及环保手工、志愿者宣讲等活动,将“无废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营造多元互动的良好氛围,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无废公园”。许多家长专程带孩子前来体验,让孩子在游玩中学习环保知识。“现在,孩子在家会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带着儿子来公园游玩的李女士笑着说。

三级保障体系护航,公园转型有“榜样”

“无废公园”建设的背后,是我市创新的“政产学研”协同机制。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院组建科研团队,其申报的《泰安市低碳无废公园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获批省级课题,标志着“无废公园”建设进入科技创新新阶段。

我市建立三级保障体系,让每个环节都有技术支撑。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智库提供专业指导,设计院全程参与规划,确保项目建设高起点推进。从废弃物回收到低碳生态园林公园应用,一套标准化建设模式正在形成,并具有可复制性。

建设“无废公园”,是打造绿色空间的新探索,需要一套完备的长效运营维护机制。实行园长负责制,并安排专人管理日常运营;实行协调联动机制,促进部门合作;智慧平台提供数据支撑……一系列创新机制和建设经验,正在全市其他“无废公园”推广复制,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新范式。

小“细胞”释放大能量,从公园窥见城市的绿色蜕变

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细胞”正在从一个生物学概念,变为探索城市管理的切入口。我市本着“无废、生态、取之自然用于自然”的原则,通过打造“无废公园”等“无废细胞”,加快城市绿色低碳转型。随着有关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市正在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进行有机融合。

小“细胞”释放大能量,从南湖样板到全域推广,从固体废物减量化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无废理念”正在泰安这座城市生根发芽。未来,我市将不断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综合服务功能,持续加强“无废公园”建设,提升绿色园林品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为市民提供更加均衡、便捷的生态低碳空间。

【记者手记】

在南湖公园采访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无废”不仅改变了公园的面貌,更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当环保理念通过艺术化的表达融入日常生活,当科技创新让资源循环变得触手可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泰安的“无废公园”建设实践表明,城市管理只有高度与温度并存、速度与质量并重,才能不断满足群众期盼,增添城市魅力。这些“会呼吸”的公园,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这些充满生机的绿色“细胞”,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活力。

记者:董文一


信息来源:泰安市城市管理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