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有解”探索民生考题“最优解”
发布日期:2023-09-08 10:37 浏览次数: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讯 近年来,泰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品质节节攀升。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个个民生亮点,构成了一幅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

我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有解思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最优解”书写着让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生态文明建设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让人感到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湖山相映如画,杨柳顾盼生姿,野鸭浮游而过,水榭亭台相望……修葺一新的龙泽湖游园增加了红色文化、跨湖连桥、古典廊亭等景点后,美景如画,游人如织。园区的泰安城管服务驿站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党性教育、观光休闲、为民服务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图片

△龙泽湖游园。

在泰山大街与泮河东路路口,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岱岳区,改造700余平方米的分车带、绿地,将泮河东路与泰山大街直接贯通。“原有的路口有绿化带阻隔,我们得往西绕行后折返才能进入泮河东路,非常不方便。现在不但能直接拐到泮河东路,路也比原来好走了,真是解决了难题,为我们办了实事。”家住恒大翡翠华庭的顾先生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泰安,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草木与城市相融相生,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有解思维”作为改善民生环境的“金钥匙”,用心用力用情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让一张张“民生清单”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

回应人们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品质追求,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有解思维”全力建设水环境“一张网”,严把污水“排放关”,同时打好空气污染防治“组合拳”,全力打造泰城蓝天白云碧水生活底色,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效之路。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8位、全省第2位,水环境质量指数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7位、全省第1位,我市被国务院表彰为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市,为全国9个获督察激励的地市之一。

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情”,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近年来,我市还大力推进全域垃圾分类及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城市管理等综合考核,保障各项工作稳步开展。截至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域垃圾分类“泰安模式”成效显著。在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工作中,2022年我市首次进入前20名并持续保持。



资源均衡、立德树人


教育向更加公平而有质量迈进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事业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直以来,我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将“有解思维”贯穿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今年7月3日,在社会各界的期盼中,山东省泰安第三中学新校正式启用。泰安三中新校的建设,是我市实施主城区办学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

图片
△泰安三中新校迎来第一级新生。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市全面启动了主城区分级办学体制改革,调整优化主城区高中办学体制,规范义务段办学管理体制,落实高中招生“同城同权”政策,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让学生享受优质公平教育。

“快看,快看,杨老师来啦!”每周四上午,岱岳区祝阳镇姚庄小学专职音乐教师杨晓晓都会与祝阳镇梭庄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共度音乐课的美好时光。

祝阳镇是山东省第二批65个教育强镇筑基省级试点乡镇之一,全镇共有4所小学、1所初中。其中,除了祝阳镇中心小学,其他小学规模较小,音体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为了加快推进强镇筑基行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祝阳教育办公室研究制定了音体美教师统一调配“走教”方案,帮助学校开好音体美课程,开设音体美社团,推动“五育并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以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助力“人人出彩、人人成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不断丰富,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内涵也同样在不断发展。我市持续深入开展教育强镇筑基行动,积极推动常态化教师交流互助,健全完善域内校际联动帮扶机制,辐射带动镇域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努力推动乡村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如何创新思政教育形式、让思政教育润物于无声?去年5月,泰安市教育系统将“有解思维”运用到思政教育之中,创新推出“‘阳光5分钟’首课负责制”,每天第一节课增设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任课教师利用每天第一节课的前5分钟时间,结合重大时事、社会热点、教学内容等,采取演讲、故事分享、微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目前,“首课负责制”已在全市41所高中、165所初中、463所小学以及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驻泰高校实施,各学科教师充分参与,形成“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滴灌式、润心田、培根铸魂的思政教育氛围,经验做法被新华社、光明日报、山东教育新闻等媒体广泛报道。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夯实发展支撑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通地域、牵手城乡,实实在在便利着人民群众的出行,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清河特大桥工程是济广高速济菏段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全线重点控制性节点,该工程现已顺利完成钢便桥及水上作业平台搭建,大清河特大桥河道内施工已正式启动。

图片
△大清河特大桥工程建设现场。

在泰东高速公路施工二标魏雪枢纽互通项目施工现场,处处是建设者们的身影,施工单位根据工期节点计划,调集最优质资源,掀起“大干快上”的热潮。

自去年9月底开工以来,济广高速济菏段改扩建工程六标段各道施工工序有条不紊,迅速展开。改扩建工程完工后,该路段的交通承载能力将极大提升,其中大清河特大桥工程也将改善东平地区内河通航条件、提升集疏运能力。

交通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基本载体,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抢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机遇,强化有解思维,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方位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努力当好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开路先锋”。

我市高规格启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泰安行动,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批交通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2023年,我市全年计划推进交通重点项目24项,3个续建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董梁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岱岳区九女峰片区,我市高标准推进乡村旅游公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打开了闭塞乡村的大门,村庄的旅游交通环境得到极大提升。连接沿线19个美丽乡村的旅游公路宛若一条玉带缠绕在秀美山峦间,盘活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打通了乡村旅游脉络,成为村民的致富路、幸福路。

我市积极把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叠加机遇,研究谋划了“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风景道”项目。目前,项目第一阶段勘查涉及完成立项审批。项目建成后,东与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顺接,西与规划建设的黄河风貌带相连,向北连接济南市沿黄旅游道路和“南美”旅游环线,串联起黄河、大运河、齐长城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一条新的区域旅游大环线。

我市以提升旅游交通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主线,围绕“快进慢游”体系建设,完善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普通国省道、普速铁路为辅的“六纵两横”快进旅游廊道;以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为主体,结合沿线文旅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山景路、沿湖路、景观路,着力完善以“一廊六环多支”为主体的全域慢游体系。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杨丽宁 董文一 曹一秀


信息来源:泰安市城市管理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