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明荟 通讯员 李瑞臻)近日,市城市管理局指挥保障中心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把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体现到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中来,围绕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着力让城市形象更加靓丽、让城市环境更加优美、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让民意诉求更加顺畅、让应急保障更加到位,充分发挥好城市管理“指挥棒”作用,以登高望远、奋力争先的工作要求和位次前移、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落实好“严真细实快”作风要求,营造事争第一、唯旗是夺的积极向上氛围,拓宽“数字城管”为民服务功能,使城市管理“云端”惠民更深入。
“数字城管”平台建设之初,指挥保障中心就将其视为为民服务的总平台,打造智能化、高效化、标准化城管指挥调度系统。目前,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调度平台年均处理城管问题事项40余万件。今年1月至2月,该中心累计受理各类城市管理事项7.8万余件,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街面秩序、城区共享电动车乱停乱放和各类污水外溢、路面破损塌陷等突发问题,为城管部门管理市容市貌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哪里出现市容问题,“数字城管”指令就处置到哪里。各大商超和校园周边共享电动车乱停乱放、秩序混乱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若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处置,不仅要增加大量日常监管人力资源,而且光靠人力来管理也很难实现长治久安。这些地段是彰显城市文明的重点区域,为此,指挥保障中心按下共享电动车秩序混乱快速“处置键”,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城管”网格信息员、城市文明引导员等收集各主次干道、重点区域停车秩序情况,及时向各共享电动车运营企业发出处置指令,同时,与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市交警支队建立联动机制,强化与局属各相关科室、单位之间的配套联动,积极让市容秩序变得整洁有序。此外,指挥保障中心定期开展专项摸排工作,及时掌握停车秩序和民生建议,与各共享电动车运营企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完善各项处置保障措施。前期,市民普遍反映,共享电动车骑行者规范停车意识较差,存在为方便自我乱停乱放现象,如望岳东路会展中心周边存在共享电动车倾斜停放、人为停放至机动车道上等突出问题,既影响市民出行,又存在安全隐患。指挥保障中心在线指令一线信息采集网格配合各共享电动车运营企业到场定点清理,同时,发挥城市文明引导员作用,每月组织开展“共享电动车安全骑行、文明停放”进校园、进商场、进广场、进游园、进商铺等方式,进行文明引导专题宣传,倡导广大市民争做文明骑行的参与者、规范停放的实践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共同维护共享电动车停放秩序。
哪里发出求助信号,“数字城管”定位就跟踪到哪里。自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运行以来,使城市管理部门了解民需、解决民求变得更加高效、快捷。指挥保障中心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城管服务走基层”“泰安城管·微城管”宣传引导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市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积极举报市容不文明现象,并将处置时间由原先的3个工作日压缩到1至2个工作日,及时向市民反馈处理结果,通过发挥民生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的杠杆作用,实现城市管理问题化解提速增效。日前,有市民反映文化路与科山路交汇处附近一污水井盖污水外溢。接到市民投诉反映后,该中心指挥调度大厅立即线上下达核查处置指令,一线信息采集区迅速赶往现场协调处置,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哪里产生服务需求,“数字城管”业务就开拓到哪里。在为民服务中,指挥保障中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化党员干部职工深入一线,真正做好为民服务的“服务员”,定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社区双报到”实践活动,到社区领办需求任务、参与社区共治共管。为化解社区治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指挥保障中心采取“数字城管+志愿者”的工作模式,对社区内商铺占道经营、市容环境卫生、社区文明宣传引导等包保任务进行专项整治和宣传,切实解决社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