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帚扫寒星,扫亮苍天迎旭日;机车清秽物,清除暗角漾和风。环卫工作是城市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社会、为民造福的崇高事业。
长期以来,山东省泰安市广大环卫工作者保持和发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环卫精神,坚守“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敬业理念,在苦、脏、累、险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用勤劳的双手维护着城市洁净,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文明之花,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美丽的身影,无愧于“城市美容师”光荣称号。在山东省第27届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聚焦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向“城市美容师”致敬。
邢运河、刘桂美夫妇在清扫路面垃圾。
道路保洁员邢运河、刘桂美夫妇:环卫工人里的模范夫妻
他们不是画家,却提笔落墨,行云流水,长街作卷,扫帚为笔,拂去大地尘埃,扫落漫天繁星。
凌晨4时,大多数人还在梦境,泰安市城市管理局泰晟环境服务(山东)有限公司道路保洁员邢运河、刘桂美夫妇却已忙碌起来。“我们每天都是3时起床,到了这个点自然就醒,像定了闹钟一样,这些年一直如此,已经习惯了。”邢运河、刘桂美夫妇负责望岳东路万达广场路段的道路保洁,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二人被同事称为环卫工人里的模范夫妻。夫妇二人搭档普扫道路多年,已形成自然生物钟。
深秋凌晨4时天还未亮,夫妇二人穿着橘红色工作服在车灯和路灯的照映下格外醒目。看到不远处有泡沫、纸板、塑料袋堆积物,邢运河便挑了一把最大的笤帚卖力地扫起来。扫地的唰唰声回荡在深秋寂静清冷的马路上,听起来格外清晰。
夫妇二人各有两把笤帚,大笤帚用来打扫路面杂物,小笤帚用来清理边角,遇到难以用笤帚清理的地方,便徒手清理。到了早晨5时,路上开始出现晨练的市民,车辆也多了起来。此时,夫妇二人早已将人行道和车道清扫了一遍。
待初晨照耀,待黑夜降临,一把扫帚绘出泰城亮洁如新。芳华虽逝,初心依旧,邢运河、刘桂美夫妇说:“这是工作,更是责任。”
陈文红在对公厕进行保洁。
公厕保洁和垃圾分拣员陈文红:别人的夸赞让自己感到自豪
她不是园艺师,却细致耐心,播撒馨香,用心呵护着泰安生态绿地健身公园附近的公厕。
54岁的陈文红是一名公厕保洁和垃圾分拣员,10月21日,陈文红一大早就赶到工作地点,用84消毒液、洁厕灵、清洁球等各类清洗工具,将公厕里里外外翻了个新。
陈文红负责的公厕位于公园附近,人流量大。为最大限度保证公厕卫生整洁清爽,她坚持“拖把不离手、跟着市民走”,用“一客一清”的保洁方式清理公厕。明亮的地砖、洁净的便器、洗手盆,烘干器、洗手液等设施用品一应俱全……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让人心情愉悦。
除了清理公厕,陈文红还要对收运来的垃圾进行简单分拣。只见她将夹子伸进一堆垃圾中挑挑拣拣,把各种混在一起的垃圾按不同分类挑选出来,再装进相应的容器中。陈文红说,现在垃圾分类的观念逐渐深入民心,她的工作比以前轻快了许多。
“我负责的公厕是‘网红’公厕,环境很好,有很多人会专门来参观。平时每来一人如厕,我就清扫一次,这个活说累也累、说脏也脏,但是看着打扫干净后的公厕,心里就很舒服。”陈文红有自己的坚持,她希望通过努力让“网红”公厕继续被大家喜欢。
夜幕朦胧容颜,笑脸迎接朝阳,陈文红说:“别人都夸这个公厕好,我便觉得脸上有光,感到自豪。”
刘景泉驾驶车辆清扫路面
机械化清扫员刘景泉:误了饭点儿也要干好本职工作
他不是机械师,却独具匠心,兢兢业业,冲洗、湿扫、吸污,车辆所过之处,落叶、尘土、杂物一扫而空,路面光洁如新。
51岁的刘景泉从事机械化清扫工作已有2年多,作为一名环卫机械化清扫人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车容车貌干净整洁,做好每一次出车任务。
10月21日13时,吃过午饭的刘景泉赶到车队,在确认车辆安全运行情况后,开启了长达10个小时的机械化清扫工作。刘景泉开着洗扫车缓缓驶过迎胜路,所到之处,粉尘、纸屑等垃圾应声被扫走,街上瞬间变得干净整洁。
“我的工作分早班、晚班,我上的是晚班,从13时一直工作到23时。吃饭没点儿,一般都是在车上匆忙解决,虽然很辛苦,但是一定要把本职工作干好。”19时30分,已经工作了6个半小时的刘景泉把车靠在路边,吃了几口随身带的火烧和咸菜后,又驾车驶入另一条城市主干道。
刘景泉是一个乐观、知足的人,他说,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清扫,机械化作业效率更高,不仅有效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而且覆盖区域更广。“虽然自己每天开车很辛苦,但道路保洁员人工作业更辛苦,大家互相配合好,才能让道路更整洁。”刘景泉说。
刘景泉对自己驾驶的车辆非常爱惜,在车辆保养方面,能自己动手的决不进修理厂,用敬业、奉献诠释着责任的内涵,用热情、忠诚捍卫着环卫人的荣光。
张恩利在清运小区内的生活的垃圾
垃圾清运员张恩利:用汗水让泰城变得更漂亮
他不是快递员,却穿街走巷,栉风沐雨,收集、整理、清运,马不停蹄运送这座城市喧嚣后的狼藉。
“我19时上岗,一直忙到次日凌晨4时。去的这些小区已经很熟了,小区里的老住户都很理解我们。”10月21日晚,垃圾清运员张恩利与同事到达东湖小区,开始收运垃圾。看着一个个“爆满”的垃圾箱,张恩利熟练地将其拖至垃圾清运车后,利用垃圾清运车钩环,将垃圾箱钩挂、抬举、翻转、倾倒……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42岁的张恩利从事垃圾清运工作已经5年了,每晚19时,张恩利都会准时来到工作岗位上,先对作业车辆安全性能进行仔细检查,然后驾驶垃圾收运车辗转游走于城区大街小巷、部分住宅小区的各个垃圾箱点。在做好垃圾清运的同时,张恩利严格把控疫情防控、消毒消杀等作业环节,争取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完成清运任务。
泰城城区每天产生800吨垃圾,正是无数像张恩利一样的垃圾清运工人,起早贪黑,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汗水换来城市清洁。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张恩利说:“无论节假日还是疫情期间,我都要坚守岗位,让泰城变得更漂亮。”
工作中的王志新
垃圾压缩站操作员王志新:严谨操作确保垃圾及时压缩转运
他不是程序员,却精益求精,不出纰漏,操作、检修、记录,细致严谨地编写让城市更加美丽的“代码”。
王志新是泰安市垃圾压缩站的一名中控室操作员,在别人路过垃圾压缩站下意识捂住鼻子时,30岁的王志新早已习惯了这股味道。
每天22时,王志新会准时换好制服出现在中控台前。在王志新的指挥监控和记录下,从泰城各个垃圾点开过来的垃圾清运车在卸料区按照分类将垃圾卸倒在身后的压缩设备里。设备一次次施力,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压入集装箱内,最后将装满不同垃圾的集装箱有序放置,等待转运至垃圾焚烧处理厂进行最终处理。
所有进站的垃圾清运车依次倾倒,待收到王志新的指令后有序离开。“我们的工作有早晚班之分,我是从22时一直工作到次日8时。这项工作的机械化操作要求比较严谨,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精细化操作,确保垃圾及时压缩处理、转运。”王志新介绍道,垃圾清运工作人员将泰城各个垃圾收集点的垃圾运到生活固体废弃物转运站,经二次压缩后的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泰城就是在这种高效运作下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
美化环境,杜绝二次污染。王志新在一个“有味道”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努力为减少环境污染忙碌着。
天空记得,迎着霞光的橘红身影,道路懂得,披着风霜的执着守护。对家人心中有愧,为城市无怨无悔。他们是一个个平凡的环卫工人,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2021年10月27日《学习强国》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