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生活垃圾分类
发布日期:2020-09-30 16:30
浏览次数: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全民性议题。作为国家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11月1日正式施行,在我省率先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 当天白天在新泰市西张庄镇西白沙村,记者看到垃圾箱旁张贴有分类方法指导,但是垃圾箱里多种垃圾混杂,尤其是厨余、树枝树叶等垃圾较多。 “老百姓家的垃圾基本上没有分类。”一位村民说,农村垃圾以菜叶、剩饭以及小孩的点心包装为主,大家往往一起倒入垃圾桶里。 许多人感觉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关键就在于厨余垃圾分类难度大,落实的效果低于预期。这也是进行垃圾分类的“中梗阻”。 一方面,居民尚未养成对厨余垃圾进一步细分的习惯,如果缺乏精确的指引,很容易将不同类别的厨余垃圾混在一起。 另一方面,厨余垃圾末端分类处理还存在瓶颈。 2014年,泰安市餐饮单位的餐厨垃圾实现统一收集、运输、处理,9辆餐厨垃圾运输车将餐馆里的剩饭剩菜运输到泰安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该处理厂生产部负责人尹逊良说,泰安市餐厨垃圾处理厂目前一期日处理能力102吨,二期处理厂投产后,总处理能力会达到300吨。 与生活垃圾分类相伴而来的,是更多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 在泰安市大官庄社区,“泰好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上线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有134人投放了1662单,总重量4054.48千克。其中,以居民收集的纸类、塑料等废弃物居多。 负责运营的泰晟环境公司人士说,该社区13栋楼1400多户,居民可以下载APP,将可回收物投入后自动称重,积分到卡,可以兑换商品,也可以兑钱提现金。 对此,住建部专家在泰安市调研时建议,少投放垃圾分类智能箱体。垃圾分类智能箱体更多起到的是宣传示范作用,前期在公共场所配备可以吸引和引导居民开展分类,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投放不准确等问题,不适合在社区、小区投放。有的城市之前配置了智能箱体,但是现在还是换成了分类桶。 9月14日,泰安市高新区滨河大道东段,高宏再生资源公司的一处分拣中心,运送垃圾的车辆不停地进出。 “仅垃圾分类项目,公司平均每天回收9车废旧物品,主要是纸壳、玻璃、塑料等。”该公司总经理张高洪说,公司联合当地环卫部门,针对全市100多处垃圾收集站点,采取每斤补贴保洁员0.2元-0.3元的办法,由他们初步分拣出可回收物,再交由公司进行回收处置,意在更好更快地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如果完全依赖市场方式,没人愿意收购玻璃、塑料包装等低值废旧物品,一车卖不了几百元,还不够来回的运输费。 张高洪说,目前,该公司正尝试跟顺丰快递合作,顺丰依托自己的网络和人员,收集纸箱、电子产品等废旧物品,然后集中到2个快递站暂存,再由高宏公司进行分类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不仅搅动着“垃圾桶”,也广泛影响着包装、食品、外卖、餐饮、酒店等诸多行业。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增垃圾处理相关企业超过了7000家。各种与垃圾分类相关的项目、公众号和小程序应运而生,分类垃圾桶、代扔垃圾服务、“互联网+垃圾分类平台”等纷纷涌现。 记者了解到,居民使用垃圾回收程序也很方便。比如在支付宝平台上,打开支付宝“城市服务”,选择“垃圾分类回收”,就能坐等社区回收员上门,卖废品所得会自动转进居民设置的提现账号。 住建部专家认为,泰安市建立的大规模、成体系的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在全国46个试点城市中,只有2-3个城市可以做到,建立的“专业+职业”的回收渠道,“区中转+资源中心集中收集”的转运形式,推进了再生资源回收及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工作。 根据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35%以上。 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有60%的垃圾被填埋处理。其实,垃圾中只有一部分需要填埋,前端做好分类,将会有效提高回收利用率。 以泰安市为例。目前,该市中心城区以及周边乡镇每天生活垃圾就有1300多吨,节假日最高会达到1700吨,全部由泰安北控环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焚烧处理。该公司有关人士说,焚烧厂每天能处理1300多吨生活垃圾,产生约36万度电。 北控焚烧发电厂初步测试结果显示,实行垃圾分类以后,入厂垃圾吨垃圾发电量提高了50度左右,每年可压减煤耗5万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减排12万吨、700吨。但是,目前该厂焚烧的垃圾中,仍包含部分湿垃圾,燃烧时需要额外的能量把水分加热蒸发掉。不少建筑垃圾也混入投放,白白耗费着垃圾焚烧的处理能力。 目前,泰安全市已有4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3座建筑垃圾周转处理场,能够基本满足垃圾处理需求。(2020年9月21日《大众日报》刊登)
信息来源:泰安市城市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