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在城管系统落地生根
山东省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桂平
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主题实践活动,是泰安市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落实年”部署要求的重要载体。泰安作为泰山“挑山工”的发源地,如何让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在城管系统落地生根,让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进一步深入到每位城市管理者心中,激励城管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劲,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的耐力,全面推进各项城市管理工作落实落地,见到成效。泰安市城市管理局作为城市“管家”,就要咬定目标、奋力赶超,做到“挑担不怕难、上山不怕险、坦途不歇脚、重压不歇肩”,大力传承弘扬泰山“挑山工”精神,努力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让城市更美好更宜居。
一、围绕“一个目标”,狠抓精细长效管理
围绕“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一目标,进一步完善城管执法、环境卫生、智慧城管、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等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制定出台《泰安市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以不跳针、不断线的精神,织起精细紧密的城市管理网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质量和水平。
二、强化“两项保障”,夯实管理工作基础
(一)推进城市管理立法工作,强化法制保障
积极协调做好《泰安市市容市貌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立法及法律实践研讨,及时对法律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动态研究,做好《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泰安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为泰安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完善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制度保障
结合城管体制调整,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廉洁自律管理规定、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及时出台《城市管理制度汇编》,搭建起城市管理制度的“四梁八柱”。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文风会风,各类会议、文件和简报压缩三分之一以上,各类报表、材料和督查压缩50%以上,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
三、打造“三位一体”,构建全新工作格局
(一)提升五大业务水平,实现“管理”上的新突
一是提升环卫保洁管理水平。加强环卫深度保洁,对市管道路每日机扫4次、人工普扫2次,加大洒水、高压冲洗频次,确保深度保洁覆盖率100%,达到道路地面尘土车行道不超过5克/平方米,人行道不超过10克/平方米,主要道路可见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实现路面见本色。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采购15辆环卫作业车辆,采购果皮箱1000个。加快推进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项目,到年底前投入运营。实施垃圾填埋场基础设施改造及除险防渗加固项目,建设完善污水设施,推进生活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置设施建设,到年底前验收使用,切实提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全面提升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引领垃圾分类工作新时尚。二是提升智慧城管建设水平。不断整合各县、市、区(管委会)、街道(镇、中心)城市管理平台资源,逐步实现市县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互联互通。优化数字化城管平台功能,对已有系统功能进行升级完善,做好日常系统运行维护,保障系统运行率占全年工作日100%。适时开发建设城市内涝预警管理、城市管理动态监测等智慧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对城市内涝问题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报警,全面提升智慧化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效率,缩短问题处置时间,提升转办、处置效率,保证问题转办率100%、核查率100%。三是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工作要求,对全市建成区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普查工作,建立绿化定位数据库和园林设施档案平台。加强立体绿化建设,因地制宜建设街角游园、口袋公园,增加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实施迎宾大道西段绿化提升工程,完善岱道庵水库、旧镇公园、艺术中心等十余处城市公游园设施,推进泮河公园水坝、龙泽湖湖面清淤等项目建设。开展绿地超高土清理和缺株断垄部分裸露治理工作,做到绿化土低于路沿石10厘米。加大《泰安市城市绿化条例》、《泰安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等绿化法规的宣贯工作,为多彩园林建设和生态城市建设助力添色。四是提升城市广场养护水平。做好泰山广场和高铁广场的日常养管工作,实施泰山广场地面防滑改造、便民汀步桥安装等便民设施安装工程,更换各类光滑铺装地面不低于25%,结合健康步道共同投入使用,解决雨雪天气地面湿滑的问题。更换新型节能灯具,夜间照明灯具亮灯率达到99%,节电45%,科学运用智能管理,打造大美泰安形象窗口。五是提升市政设施管养水平。按照“路平、桥安、灯亮、路畅”的工作目标,加强路灯管理,强化12000余盏路灯设施的养管工作,确保城市主干道亮灯率达到99.9%以上,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达到100%。实施道路养护,继续实施岱宗大街、擂鼓石大街创城示范街项目,重点推进东岳大街、红门路、奈河西路等11条道路的市政道路维修工程,完善人行道及无障碍设施。加强排水管网建设管理,新建、改造9.4公里雨污水管线,清淤修复37.2公里雨污水管线,确保管辖范围内管线畅通、完好,对奈河防洪通道、河道水面进行保洁,做好沿河堤坝、亭廊、景观亮化的管理维护,实现奈河“河清、水畅、景美”。
(二)勒紧工作行为准绳,实现“执法”上的新规
一是规范执法行为。制定执法规程,明确各类执法事项的法律依据、执法标准、执法程序,使具体执法工作有章可循。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要严格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开展执法工作,按规定穿着统一的制式服装、佩戴标志标识,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做到执法方式适当,措施适当,行为适当。二是落实执法责任。建立并严格实施行政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执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做到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和制约。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各类违法行为处罚标准进行明确,防止行政执法人员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执法人员良好形象。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广大市民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严管重罚,对城市管理各类违法行为实施严厉打击,树立城管执法权威,通过严格约束、严格治理、严格处罚,引导城市管理服务对象自觉服从管理规定,树立文明意识。
(三)便民措施全面升级,实现“服务”上的新效
一是突出“贴心服务”。进一步转变“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继续推行“721工作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深化打造“城管服务在身边”、“一片橘红色,温馨千万家”、泰山广场“广场小白鸽”、高铁广场“365紫薇花”等服务品牌创建。二是突出“精准服务”。以服务民生为切入点,密切与12345民生服务平台沟通联系,加强局属各单位配套联动,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并建立专项问题台账,提高问题办理质量,将案件处置时间压缩50%,群众满意率从96%提高至97.5%,问题办结率保持在100%,保证民生服务工作中的成绩继续名列前茅。建立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及时处置市民反映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三是突出“便民服务”。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店铺、进机关、进工地、进企业),推行大件垃圾免费收运、化粪池清挖、可回收垃圾上门服务等便民举措,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优化升级“随手拍”、“便民地图”等服务软件,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让市民和游客随时查找公厕、市场等公用设施,方便市民游客出行。
四、实施“四项整治”,巩固创城迎审成果
(一)开展市容秩序整治,保持对各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坚持实行早六晚九和错时执法工作机制,做到全区域、全天候巡查执法,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加大市级31条市管道路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倚门经营、早夜市、露天烧烤整治力度,对个别路段存在乱摆乱放、乱扔乱倒、乱贴乱画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提高泰山站、汽车站、高铁站以及岱庙、天外村、红门路周边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标准,提升城市市容环境。积极会同各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适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整治各类城市管理违法违规行为,对各类城市管理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实现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城市环境更加井然有序。
(二)开展户外广告整治,构建对户外广告管理的长效机制
按照“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制作精良、设置有序、管理规范、标本兼治”的工作目标,对31条市管道路户外广告进行规范整治,重点对门头牌匾进行全面梳理和整治,对道路两侧LED显示屏进行拆除。完善户外广告审批等相关台账,强化督导考核,建立拆除销号管理制度,提高长效化管理水平。6月底前完成楼顶实体字及条形LED显示屏等的拆除工作。到年底,全面完成《泰城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户外广告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三)开展渣土管理整治,加强对建筑渣土处置的全程监管
按照“抓两头,控途中”工作思路,抓好建筑工地源头审批及建筑消纳场的规范治理,严厉查处未经核准处置建筑垃圾、渣土车遗撒污染路面等违法行为。加强建筑工地源头管理,做到施工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出入车辆冲洗、施工现场地面硬化、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百。加强对建筑垃圾消纳场的监管,督促落实保洁措施,从源头上抑制扬尘污染。落实建筑渣土抛洒应急管理联动机制,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开展夜间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建筑渣土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运输、渣土遗撒污染路面等违法行为,全面提升道路扬尘治理水平。
(四)开展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对道路功能景观的全面改善
根据“市区联动、集中行动、分工负责”的要求,重点对城市道路及两侧破损、裸露等影响功能和景观的路面及附属设施;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破损、裸露等影响功能和观瞻的路面及附属设施;沿街商铺门前破损、裸露等影响功能和景观的路面及附属设施;城市出入口及周边破损、裸露等影响功能和景观的路面及附属设施进行进行整治,实现车行道平整、无坑洞;人行道平整、无坑洼、无缺失;路沿石完好、顺直、无缺失。
五、完善“五项机制”,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一)健全党建统领机制,打造素质过硬的城管队伍
一是打造政治过硬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按照市委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主题实践活动具体要求,着力解决全局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和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与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不符合、不适应、不到位的突出问题。二是打造廉洁务实队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把“严”和“实”的要求贯穿抓落实的全过程,坚持依规治党、从严执纪,严明纪律,严抓作风,严惩腐败,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持续保持正风肃纪反腐的高压态势,着力解决作风建设新常态下出现的新问题。三是打造文明城管队伍。认真组织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和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文明意识、安全意识,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真正打造钢班子,锻造铁队伍。
(二)健全执法联动机制,增强行政执法的保障能
一是加强执法联动。在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部署下,成立城管、公安联动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城管公安联动执法等相关文件,积极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动配合,探索解决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城市管理顽疾。二是加强司法衔接。充分发挥司法引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做好相关应诉案件的受理和非诉执行等工作,提高执法案件结案率。三是加强协调沟通。建立城管执法重点工作通报、双向学习交流、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保障,提高执法质量。
(三)健全社会参与机制,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
一是开展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等形式,提升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畅通公众有序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管理格局。二是落实“门前五包”。明确“门前五包”考核标准,由各街道与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在责任单位门面显眼位置,装钉“门前五包”责任牌,写明责任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和所属辖区。三是加强舆论引导。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开设专题栏目,及时报道城市管理工作亮点,宣传先进典型,利用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手段,曝光车窗抛物、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切实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全社会支持城市管理的舆论导向。
(四)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提高各项工作的落实水平
一是加强外部考核。优化“日监管、周研判、月通报”城市管理监督考核机制,按照“一日一巡查、一周一督办、一月一通报、半年一考核”的方式进行,对泰城范围内各街道(镇)实行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各相关单位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内部监督。制定《督导检查考核办法》,成立内部督察队伍,实行严格的自我督查,及时跟进调度反馈工作情况,让各项工作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庸懒散”现象,大力畅行立说立行、马上就办。三是实施奖优罚劣。建立述职点评制度,实行层层点评、互点互评,通过公开述职、现场投票、现场公布点评结果,点出问题,点处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真正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全力营造担当负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健全文化引领机制,推进精神文明的创建工
一是打造“忠诚、奉献”的党建文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开展“一支部一亮点”党建文化创建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党建文化品牌,创建泰城基层党建新阵地。二是打造“创新、担当”的工作文化。以“工作落实年”为抓手,对标杭州、济南等先进地市,找准工作差距,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勇于担当作为。三是打造“团结、奋进”的团队文化。开展一批内容新颖、颇具特色的文艺节目,组织知识竞赛、“健步走”等各类文体活动,增强队伍凝聚力,推进城管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文章刊发于《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年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