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住建厅刊发信息:打造“四个载体” 完善“四化服务”构建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
发布日期:2019-11-18 15:29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着力打造服务、管理、执法 “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特别是针对城市管理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线长、面广、量大,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实际,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狠抓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城管服务手机软件、12345便民服务热线、审批服务窗口四个载体建设,通过“科技+真情”的服务方式,构建智慧化、便捷化、优质化、绩效化的城市管理为民服务体系,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服务润泽百姓心田,用服务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一、用科技手段打造更加智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群众提供智慧化管理服务

    一是提升智慧化管理服务的高度。对标全国顶尖地市,结合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建设了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监管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等住建部规定的9大基础子系统,对现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GPS定位监控调度管理系统、业务短信子系统、移动督办子系统等12个业务子系统,将各项子系统使用率提升至90%以上,保障系统运行率占全年工作日100%。今年以来,平台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事项39.9万余件。二是拓展智慧化管理服务的广度。围绕提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研发城市内涝预警管理、城市管理动态监测、智能识别监管、垃圾收运监管、城管内部动态监管、大屏视频联动、渣土运输管理7个业务子系统。通过源头分析、现场监测、过程控制及预警预报,加强对城市内涝点、装饰垃圾、渣土运输等方面的全过程监管,对基础数据库进行管理、维护并深化应用价值,全面提升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协调、评价等工作的自动化。三是扩大智慧化管理服务的宽度。为第一时间发现各类问题,整合环卫、园林、市政、广场、排水等单位的视频监控设施,在重点区域和路段安装高清监控设备,与公安“天网”共享视频监控资源,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施工工地、餐饮业户、城市广场、公游园等管理内容和各类设施,全部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监管,建立集管理、防范、监督于一体的“大监管”体系。四是挖掘智慧化管理服务的深度。为提升对城市管理数据的分类、分析能力,建立“三报一研判”制度,对城市管理重点事项进行分析研判,找出问题出现的规律,为城市管理工作及时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和依据。共刊发《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日报》295期,《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周报》42期,《城市管理工作周报》29期,《城市管理督查通报》9期,《重要事项研判》3期。

    二、用手机软件打造指尖上的城市管理系统,为群众提供便捷化管理服务

    一是开发建设“泰安城管·微城管”微信公众号。为进一步畅通民情收集渠道,推出“泰安城管”公众号,市民通过图片以及文字描述的方式,对市容环境、宣传广告、公共设施、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街面秩序、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等问题进行举报,经数字城管平台受理并现场核实后,派遣至相关责任单位处置。为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出台《“泰安城管·微城管”有奖举报办法》,按照ABC三级分类,对上传事项设置奖励金额。其中违规设置大型户外广告、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等11种问题属于A类,垃圾箱外溢、道路路面损坏等18种问题属于B类,绿化带卫生保洁、乱贴户外广告等5种问题C类。经信息员现场核实后,按照问题类别向热心市民发放5元、4元、2元的微信红包作为奖励。公众号自10月份上线以来,关注人数已达3400余人,收到微信举报案件1500余件,立案1001件,发放微信红包1001个,奖励金额2468元。二是升级完善“随手拍”软件。将原有的“全民城管”APP进行优化升级,形成了全新的“随手拍”软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需要,配合市创城办,通过多种方式对“随手拍”软件进行宣传推广,扩大“随手拍”软件覆盖范围,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城市管理的“网格员”、“管理员”,推进“指尖便民、全民城管”。三是为公共服务设施编配“二维码”。为方便市民上传发现问题,切实发挥公众号和手机软件的作用,对泰城22万余个城市管理部件编配“二维码”,发放“身份证”,理清设施的管理权责,实行“认码”管理,快速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实现城市管理精准化、为民服务便捷化。

    三、用真心实意办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为群众提供优质化管理服务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密切与12345民生服务平台的联系沟通,加强局属各单位的配套联动,建立24小时应急处置体系,建立“民生服务台账”,确保便民服务案件处置不断档。为提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办理效率,把求助类工单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咨询类工单办理时限由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二是提高服务质量。重点创新优化不满意工单办理方式和流程,对来电人对处理结果不解或不满的工单,由原来的一次回访改为多次回访,直至收到满意回复。联合各责任单位开展现场查看、现场处置群众不满意事项,有效的解决了商业噪音、占道经营等群众急切解决的民生问题,创新编发《市城市管理局政务服务热线办理工作考核情况通报》,分析当前便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市民反映的疑难、久拖不办、推诿扯皮等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督导。共受理市民诉求7078件,回复率100%、办结率100%,市民满意率98%以上。尤其是8月份,共办理工单1143件,实现了群众满意率、办结率、回复率三个100%。三是提高服务功能。开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指南”,将天气预报、公厕指引、停车辅助等电话提醒功能纳入电话接听答复内容,进一步释放出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作活力。

    四、用“店小二”意识打造一次办好窗口,为群众提供高效化管理服务

    一是实行“容缺后补”。为践行“放管服”改革,在市行政审批局城市管理审批服务窗口,大力推行“容缺后补”制度,针对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城市道路挖掘、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地、树木等审批工作,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申请人只要主要材料齐全,次要材料虽有欠缺的,一次性告知所缺材料,采取先予受理,随后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补齐材料,减少服务对象来回奔波。围绕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没处办事”的困扰,在工作日中午午休时段、下午下班时间提供延时服务,在非工作时间遇有特殊、紧急需要办理事项的,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真正落实“一次办好”。二是实行“贴心代办”。对不能到审批大厅现场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采取进店入户、面对面指导等方式,让群众不出门就能提报材料、填写表格,通过工作人员“多跑路”,实现群众“一次都不用跑”。三是实行“首问负责”。在做到每名人员岗位明确、职责明确、任务明确的基础上,规定第一个被询问的工作人员必须对群众引导到底、指导到底、负责到底,不论是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要积极主动地予以解决,必要时带领前往其他窗口咨询,直至彻底解决办事群众问题。今年以来,共容缺受理事项330余件,上门代办事项70余件,提供150余件延时服务。

【山东省住建厅2019年11月13日刊发信息】


信息来源:泰安市城市管理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